2020年工信部发布的“一本三册”为信息化项目建设造价编制确立了里程碑式的规范体系,有效填补了造价标准空白。然而,面对项目复杂度攀升与资金效益要求提高,如何真正实现高质量、规范化、合理化的造价编制,成为亟待深化的课题。
一、 严控编制质量,筑牢数据根基
深度贯彻“一本三册”: 严格遵循《信息化项目建设概预算编制办法及计价依据》,将《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定额》《定制软件开发定额》《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》作为项目分解、工作量估算与费用计取的核心标尺。杜绝主观臆断,确保编制逻辑与标准无缝对接。
强化全过程精细化: 从需求分析阶段即介入造价考量,依据定额体系细化工作分解结构(WBS),精准识别各环节资源需求。建立造价与设计、实施、验收的强联动机制,确保估算、概算、预算、结算各阶段数据一致性与可追溯性。
严控三级审核: 实施“编制-复核-审定”三级质量管控流程,交叉验证定额套用准确性、工程量计算合理性、费用计取合规性。
展开剩余65%二、 规范编制内容,统一表达维度
标准化模板驱动: 基于工信部规范制定统一、结构化的造价文件模板,强制要求包含项目概述、详细分项工程量清单(严格对应定额子目)、定额依据说明、价格来源、取费标准及完整计算过程等核心要素。
明细化清单分解: 依据三册定额体系细化分部分项工程,清晰界定硬件设备、系统软件、定制开发、集成服务、运维服务等成本构成。避免笼统打包,确保每项成本透明可审计。
动态化定额应用: 在定额框架内建立动态调整机制,科学考量技术迭代、区域差异、项目独特性对工效和价格的影响,确保定额应用的时效性与场景贴合性。
三、 科学计算造价,提升定价理性
“量”“价”分离管理: 清晰分离“工程量”(依据定额规则计算)与“资源单价”(依据可靠市场信息),避免混淆带来的计算偏差。建立企业级价格信息库,支撑单价合理确定。
定制开发科学度量: 针对《定制软件开发定额》,强化功能点(FPA)或故事点等客观度量方法的应用,结合复杂度调整因子,科学量化开发工作量,摆脱仅凭经验估算的局限。
综合单价透明构成: 依据定额基础与市场行情,清晰计算人工、材料、设备、企业管理费、利润、税金等,形成完整透明的综合单价。
四、 聚焦资金效益,贯穿全周期成本观
强化设计阶段造价管控: 推行限额设计和价值工程(VE)分析,在设计源头优化技术方案,平衡功能需求与造价约束,消除“性能冗余”。
运维成本前置考量: 在建设期即依据《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》预估全生命周期运维成本,指导技术选型(如选择低运维成本架构),避免“重建设、轻运维”导致的后期资金压力。
绩效导向动态优化: 建立造价执行与项目绩效的关联分析机制,利用造价数据反哺后续项目决策,持续优化资金分配策略,最大化投资价值。
工信部“一本三册”奠定了坚实根基。唯有通过深度贯彻标准、严控编制过程、细化内容表达、科学量化计算并牢固树立全生命周期成本意识,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化项目造价编制的规范化、精准化,最终保障宝贵的财政与企事业资金在数字化浪潮中发挥出最大效益。
深耕数字化人才培育领域的国家级产教融合平台。信息化项目度量师培训、数据合规管理师培训、数据治理工程师培训等。
详情咨询:1891拨1075打012、1550拨1028打510
发布于:北京市股票配资广东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